甘南上古時为西羌地。战国时期为秦国版图,屬臨洮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,汉征讨羌人,划甘南州東部属陇西郡,北部属金城郡,设白石、羌道两县。三国州境东部属曹魏。南部属蜀汉。西晋永嘉七年(313年),吐谷浑于枹罕建国(今临夏市),吐谷浑人开辟了“丝绸南路”,成为连接中原与西藏、印度的要道。隋时的临洮郡、桴罕郡、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。唐朝初年废郡置州,甘南境内曾为洮州、芳州、迭州的全部和河州、宕州的部分。唐龙朔三年(663年),吐谷浑为吐蕃所灭。吐蕃管辖期间又开发了“唐蕃古道”,经过甘南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,宋将王韶收复河州,甘南归宋。
十三世纪,蒙古族进入青藏高原,将其纳入蒙古帝國版图。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等路宣慰司,管辖甘南之境。明朝洪武五年(1372年),朵甘思内附大明。洪武七年(1374年),设置朵甘行都指挥使司,辖甘南。清雍正初年平定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之乱后,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总辖河州、朵干、马斯藏三卫,甘南西部为甘肅蘭州府循化厅管辖。
民国时期,甘南属甘肅省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废府设道,临潭县属兰山道,西固县(今舟曲县)属渭川道。民国十五年(1926年),析导河、临潭及循化县设置拉卜楞设治局,驻拉卜楞(今夏河县拉卜楞镇)。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升格为县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3月,改县名为“夏河”,以地处大夏河滨而得名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,以杨姓卓尼土司辖地改置卓尼设治局,局所驻卓尼(今卓尼县柳林镇),隶属于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。
1953年10月,甘南自治区在夏河县拉卜楞成立,卓尼设治局改卓尼县。1954年7月,甘南自治区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。1956年5月,州府由夏河拉卜楞镇迁至黑措镇,黑措改名为谐音的“合作”。1998年1月,撤销合作镇,设立县级合作市。
2010年8月7日,甘南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,大量土石冲进县城,并截断两条河流,形成堰塞湖。灾害造成1481人遇难,284人失踪。